讨论元宇宙(Metaverse),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引用虚构的故事,比如《雪崩》(Snow Crash)——1992年的小说创造了」元宇宙」这个词——或者《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它描绘了一个每个人都在工作、玩耍和购物的VR世界。
像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这样的首席执行官都在谈论它,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更是直接将其开山之作更名为Meta。这让不少人将元宇宙(metaverse )视为互联网的未来,有些悲观人士则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游戏厂商吹嘘的噱头,或者也许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更糟糕的Zoom游戏版本?结果究竟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在某种程度上,现在谈论」元宇宙」的含义有点像在1970年代讨论」互联网」的含义一样。虽然我们都知道一种新的交互形式正在构建当中,但没有人能真正知道它空间会是什么样子。因此,虽然当时」互联网」即将到来,但并不是每个关于它是什么样子的想法都是正确的,正如现在很多公司和科技行业的技术大咖都对元宇宙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看法,但或许他们都知道没有谁有标准答案。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营销炒作夹杂在元宇宙的概念中。特别是Facebook,在苹果公司限制广告跟踪的举措打击了Facebook 的底线之后,尤其处于一个特别脆弱的地位。Facebook 对未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衣橱的愿景与 Facebook 真的想通过销售虚拟服装赚钱这一事实分开是不可能的。
为了让了解」元宇宙」这个术语不那么模糊和复杂,这里有一个练习可以尝试:把每一句含有」元宇宙」的句子用」网络空间」替换后,百分之九十的情况下其意义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这是因为这个术语实际上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特定类型的技术,而是我们如何与技术的广泛交互。而且,这个术语本身最终完全有可能变得同样过时,变得司空见惯,即使它是曾经被描述为如此特别的技术。
从广义上讲,构成元宇宙的技术可以包括虚拟现实,其特征是持久的虚拟世界,即使你不玩游戏,它们也会继续存在;以及结合了数字和物理世界各个方面的增强现实。但是,它并不只要求通过VR或AR访问这个空间。任意虚拟的世界,比如《堡垒之夜》的一个场景,可以通过PC,游戏机甚至手机访问,可能都能是一个「元宇宙」。
它还转化为数字经济,用户可以在其中创建,购买和销售商品。而且,在元宇宙更理想主义的愿景中,它是可以通用的,允许您将衣服或汽车等虚拟物品从一个平台带到另一个平台。如同在现实世界中,你从商场买的一件衬衫,可以穿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一样。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都有用户自己的虚拟身份、头像或仓库一类的设计,但这些仅局限于各自的平台,无法在其他平台使用。但未来的元宇宙可能允许您创建一个角色,您可以随时随地轻松使用这些信息,就像您可以将QQ的个人头像应用到微信一样。
很难解释所有这些意味着什么,因为当你听到像上面这样的描述时,一个可以理解的反应是,等等,这还不存在吗?例如,魔兽世界是一个持久的虚拟世界,玩家可以在其中买卖商品。《堡垒之夜》也有虚拟体验,如音乐会和展览,您可以戴上耳机,在自己的虚拟家中。
这真的是」元宇宙」的意思吗?还是一些新型的视频游戏而已?
说《堡垒之夜》是」元宇宙」有点像跟你说谷歌是「互联网」一样。即使从理论上讲,你可以在《堡垒之夜》上花费大量时间,社交,购买东西,学习和玩游戏,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涵盖了元宇宙的整个范围。
另一方面,正如说谷歌构建了互联网的一部分(从物理数据中心到安全层)是准确的一样,说《堡垒之夜》的创造者Epic Games正在构建元宇宙的一部分也是同样准确的。它并不是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公司。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科技巨头,如腾讯、百度、阿里、微软和Facebook等,还有Nvidia、Unity、Roblox,甚至Snap,都在努力构建可能成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Facebook更是直接更名为Meta以反映他们正在开展这项工作,尽管我们仍然不太习惯这个名字。
正是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关于元宇宙需要什么的讨论开始停滞不前。我们对目前存在的东西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我们可以称之为元宇宙,我们知道哪些公司正在投资这个想法,但我们仍然不知道它是什么,因为他即不是一项技术也不是一个专利,即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一个抽象物。Facebook——抱歉,Meta,认为它将包括假房子,你可以邀请你所有的朋友进去做客,而微软似乎认为它可以用来做一个虚拟会议室来培训新员工或与远程同事聊天。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如果你把元宇宙换成「网络空间」试试看,Meta认为可以在这个「网络空间」里用一块地皮在上面建造一个房子,这个房子用来自己住还可以请朋友来家开舞会,而微软则认为这块地最好是建一个会议室,提供给需要培训的新入职的员工,万豪则希望将他们旗下的的豪华酒店品牌宝格丽搬进去提供给里面的富豪,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洲际、希尔顿也纷纷效仿。
但问题是,无论是建房子、会议室还是建酒店,这块「地皮」找谁买?谁有这块地的所有权?买下这块地之后,能用多久?或者说是不是谁先入局谁就是土著,占地即为王?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些对未来愿景的宣传,有的乐观至极,有的则付诸一笑。
早些时候,Meta展示了一个场景:一名年轻女子坐在沙发上滚动浏览Instagram,当她看到一个朋友发布的一段音乐会视频(该音乐会发生在地球的另一端),然后视频切换到音乐会,该女子以复仇者联盟风格的全息图出现在音乐会现场,她能够与她的朋友进行眼神交流,而且他们都能够听到音乐会,他们可以看到漂浮在舞台上方的文字。这似乎很酷,但它并没有真正宣传一个真正的产品,甚至不是一个可能的未来产品。事实上,它为我们带来了」元宇宙」的最大问题。
全息图对元宇宙的作用是什么?
当互联网首次出现时,它始于一系列技术创新,例如让计算机在很远的距离上相互通信的能力,或者从一个网页超链接到另一个网页的能力。这些技术特征是构建块,然后用于构建我们所知道的互联网的抽象结构:网站,应用程序,社交网络以及依赖于这些核心元素的其他所有内容。更不用说界面创新的融合,这些创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联网的一部分,但仍然是使其工作所必需的,例如显示器,键盘,鼠标和触摸屏。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人想要在元宇宙中实现不同的功能,仍然需要大量构建新的功能模块和超强的云计算能力,比如能够在承载元宇宙的服务器实例中托管数以万计的「人」(理想情况下,元宇宙的未来版本将能够同时处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或者运动跟踪工具可以区分一个人在哪里看或他们的手在哪里,这些新技术可能非常令人兴奋,感觉很有未来感。但目前为止,即使是想要看到某人以全息投影的方式「亲临「音乐会现场,也只有在钢铁侠系列电影或游戏里用特效实现,更别说自己通过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以第一人称去参加音乐会了。
除了技术难度外,还有些常规的限制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克服的。比如当像微软或Meta这样的科技公司展示他们对未来愿景的虚构视频时,他们往往倾向于掩盖人们将如何与元宇宙互动。VR头显仍然非常笨重,大多数人如果佩戴时间过长,都会感到晕动病或身体疼痛。除了弄清楚人们如何在公共场合佩戴它们而不会看起来像巨大的鸽子之外,增强现实眼镜还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那么,科技公司如何在不展示笨重的耳机和笨重的眼镜的现实的情况下展示他们的技术理念呢?苹果即将推出的智能眼镜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丝丝希望。
你是不是也想知道钢铁侠是通过什么技术让三维图像出现在半空中的?没错,其实也许这些应该被解释为通过眼镜投射的图像,但你心里应该十分明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种对现实的掩饰经常出现在关于元宇宙如何工作的视频演示中。Meta的另一个演示展示了漂浮在太空中的角色- 这个人是被绑在身临其境的空中装备上,还是他们只是坐在办公桌前?由全息图表示的这个人是否戴着耳机,如果是,他们的脸是如何被扫描的?在某些时候,一个人抓住虚拟物品,然后把这些物体放在似乎是他们的物理手中。
此演示提出的问题比回答的问题多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这很好。微软、Meta和其他所有展示类似疯狂演示的公司都试图给人一种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艺术印象,而不一定能解释每一个技术如何实现的问题。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AT&T的语音控制可折叠手机演示,它可以神奇地从图像中抹去人们并生成3D模型,所有这些技术在当时似乎有同样的不可能性,然而,现在这些功能已经成为了手机的标配。
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技术演示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很难确定元宇宙的各种愿景的哪些方面有一天会真正实现。如果VR和AR头显变得足够舒适和便宜,人们可以自由佩戴——这应该是一个最实质性的」如果」。
元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定义元宇宙的悖论是,为了让它成为未来,你必须定义离开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很多个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虚拟世界、数字音乐会,还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视频通话,在线头像仓库、在线衣柜等商业平台。因此,为了把这些东西在「新的世界」中销售,它必须引进一些新的规则。
因此,NFT这样可以作为数字项目所有权证书的加密令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火热而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这也为在元宇宙中进行交易和购物奠定了操作规范。可以说这些非同质化代币是未来万豪集团在元宇宙中开办豪华酒店的加密资本,是你的虚拟豪车的数字钥匙,更是你在元宇宙里的第一桶金,当然也可能是判断你是不是富一代的重要标志。
比NFT更重要的是要记住这样的思维方式,因为虽然将我们今天拥有的原始元宇宙思想与早期的互联网进行比较并假设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并以线性方式发展是很诱人的,但没有人能保证以后的人们是否都想在虚拟办公室里闲逛,或者和马云、扎克伯格一起玩扑克,更不用说VR和AR技术是否会变得像今天的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样可以无缝衔接。
附录: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
利用一个不透明的头戴设备,模拟产生一个虚拟世界,提供用户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模拟,制造强烈的「沉浸感」与「临场感」。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
把真实环境和虚拟信息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空间范围内,难以体验到的实体信息叠加生成 3D 内容的技术,将虚拟内容照射进了现实世界之中,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
MR是电影、广播和现场演出的未来趋势。将相机追踪以及实时内容渲染技术进行结合,创造了一个沉浸式的虚拟环境。 将人置身于虚拟和现实的混合世界中,产生一个新的可视化环境,环境中同时包含了物理实体与虚拟信息。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组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是AR、VR、MR等多种形式的统称。三者视觉交互技术融合,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无缝转换的「沉浸感」体验。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记录在区块链里,不能被复制、更换、切分的,用于检验特定数字资产真实性或权利的唯一数据表示,NFT可以用来表征某个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