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酒店管理 | 提升英语能力

希尔顿上市:黑石最坏投资翻身

  1. 金融危机前黑石将希尔顿私有化,一度被视为“失败的交易”。

2.黑石运用高超运作手段,将希尔顿打造为全球第一大酒店品牌。

  1. 希尔顿上市,黑石获利颇丰,估值水平仍存争议。

12日早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乔纳森格雷(Jonathan D. Gray)正微笑着看着电子报价屏幕上显示出的股价,他完全有理由心情愉悦,其担任董事的希尔顿环球酒店集团当天在这里成功上市,筹资23.5亿美元,市值超200亿美元。
但格雷的另一个身份,或许令他更加兴奋。作为黑石集团董事、全球房地产投资部门的领头人,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酒店的上市意味着,格雷为黑石集团账面上带来了近8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6年前,在这位低调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主导下,黑石集团通过杠杆收购,以260亿美元的天价将希尔顿私有化,6年后,希尔顿重新回到资本市场,给黑石带来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由于黑石收购希尔顿后不久便爆发了金融危机,酒店行业一蹶不振,格雷的这笔投资时点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坏的不能再坏”,但仅仅6年后,黑石掌管下的“新希尔顿”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扩展特许经营权,降低成本,不断扩展业务版图,同时财务杠杆显著下降,按酒店房间数量计算,希尔顿已经稳居全球酒店业的头把交椅。
黑石私有化希尔顿背后的故事:不断提高的收购报价
黑石集团公共关系部高级董事总经理皮特罗斯(Peter Rose)对腾讯财经表示,由于目前仍处在希尔顿上市后的静默期,因此不便透露交易细节。但从公开资料中,已经可以大致还原出黑石这笔交易的全貌。
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集团黑石于2007年6月宣布以260亿美元私有化希尔顿酒店集团,收购价为每股47.5美元,较前一天希尔顿酒店集团收盘价溢价40%。
为了这一收购交易,黑石集团早在2006年夏天便开始与希尔顿方面的高管频繁接触。时任希尔顿集团CEO的斯蒂芬博伦巴赫(Stephen Bollenbach),在瑞银的咨询代表陪同下,与黑石集团全球地产投资部部掌门人、高级董事总经理乔纳森格雷(Jonathan Gray)进行了多轮谈判。
博伦巴赫当时有充足的理由对这笔交易充满兴趣:彼时希尔顿的股价较为低迷,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如果能以一个好价格卖给黑石,对于股东来说再好不过。
但黑石最初的报价令他的心凉了一大截:每股30美元。要知道,对博伦巴赫来说,理想价位起码在每股40美元以上。此时,博伦巴赫开始在心里打起如意算盘:既然黑石的报价不高,如果引入其他买家来竞购,可能有机会将价格谈的更高。
双方的谈判接下来又进行了几个回合,黑石方面毫不松口,直到2007年5月份,当时正在积极筹备上市的黑石态度突然转变,格雷对博伦巴赫说:黑石可以考虑每股40美元以上。
接下来是双方更多的会面和谈判,博伦巴赫心里知道,黑石对这笔交易势在必得,在谈判上,他渐渐取得了优势。黑石将收购价格进一步提高到每股45美元,但前提是希尔顿方面不会主动引入其他买家来参与竞购,但这个价格现在已经满足不了博伦巴赫了,他叫出了更高的价格:48美元。
根据希尔顿当时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股东委托书显示,格雷最终报出了每股47.5美元,低于48美元的理由是当时信贷市场状况已经开始出现下滑。
对于博伦巴赫来说,47.5美元已经足够诱人,毕竟这比黑石最初的报价已经足足高了近60%。
在敲定收购价格后,希尔顿酒店集团董事会很快便通过了这一私有化决议,黑石集团则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运用杠杆收购将希尔顿酒店集团成功私有化,希尔顿当时旗下的10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2800家酒店,近50万个房间全部被黑石收入囊中。
但令双方都意想不到的是,庆祝的香槟才刚刚打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悄然逼近。
在市场已经被金融危机摧残地支离破碎后,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商务活动的大量减少,使得酒店生意陷入低谷,黑石不得不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价值减记,外界估计,金融危机期间,希尔顿酒店市值已经蒸发60亿美元,相当于黑石初始投入的全部资金打了水漂。
投资者的恐慌在市场中显露无遗:为希尔顿酒店集团1000万美元债券在5年内发生违约事件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价格曾在一年内暴涨300%。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信贷市场几乎冻结,黑石通过杠杆收购而背负的沉重债务无法重组,为这笔交易提供贷款的高盛、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无法在市场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换取流动性,同时分散风险。
这笔私有化交易一度令其主导者格雷颜面尽失,这位黑石内部资产规模和盈利规模最大部门的领头人,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金融危机让我们的很多业务都陷入困境。”
尽管黑石方面曾一再强调,这笔交易是战略投资,并且70%的损失仅仅是出现在账面上,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没有人会理会这些徒劳的解释,人们看到的只有不断下跌的数字和对未来的恐惧。
重组希尔顿:黑石的“力挽狂澜”
“很长一段时间,希尔顿这桩交易看上去已经站到了死神的门口,”摩根士丹利房地产研究部门联席主管盖麦特卡尔夫(Guy Metcalfe)说, “让格雷重获尊重的不是最初的这笔交易,而是他在接下来如何挽救这桩交易。”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远去,事情逐渐有了起色,麦特卡尔夫认为,黑石能将这桩交易“妙手回春”,运营才能和运气缺一不可。换言之,将这桩“悬崖边”的交易拯救回来,依靠的不仅仅是美国整体经济状况的改善,还归功于黑石在收购希尔顿后,对其进行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方面的改造,以及黑石在财务方面的一系列技术运作。
首先,黑石在私有化完成后不久,便力邀克里斯纳塞塔(Chris Nassetta)担任希尔顿酒店集团的CEO,凭借着在酒店行业多年的丰富管理经验,纳塞塔一上任便大刀阔斧地开始实施一系列革新计划,包括将总部由加州比弗利山庄迁往弗吉尼亚州,更换高层管理人员,同时进一步推进希尔顿集团的特许经营权策略和大幅削减运营成本。
希尔顿集团大约在20年前便开始进行酒店特许经营权模式的尝试,黑石接手后,认为这是动用尽量少的资金拓展酒店业务的绝佳模式,运用这一模式,用极少的投资甚至不用任何投入,便可以使带有希尔顿品牌的酒店遍地开花。
“这是极好的一种商业模式,将比自营酒店的形式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MLV & Co.的酒店业分析师瑞恩梅里克(Ryan Meliker)说,“通过特许经营,酒店基本上不用任何投入。”
根据希尔顿酒店集团提交的上市文件显示,目前希尔顿遍布全球总共67.2万个房间中,超过70%是通过特许经营权运营,而在黑石收购之前,这一比例为60%。
从被私有化至今,即使身处金融危机,希尔顿也未停止酒店扩张的步伐,目前,酒店数量已增加至4000多家,房间数量增加了34%至67万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酒店集团的扩张速度都要快,另外还有1000家酒店正在筹建中,其中多数布局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而对于私有化过程中黑石背负的200亿美元债务,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给黑石帮了大忙,市场中流动性逐步恢复,信贷市场再度活跃,黑石充分运用自身财务运作的智慧,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解决了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这些措施包括动用10亿美元进行债券回购并进行重组、将部分债务转换成优先股等。
在黑石的努力下,希尔顿近年来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改善。酒店入住率稳步上升,由2010年的68.4%提高至目前的72.3%,去年全年营业收入近100亿美元,息税前利润增长17%,净利润大幅增加66%至3.6亿美元。
上市受追捧 估值仍存争议
12日,希尔顿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筹资23亿美元,创下今年美国资本市场融资额第二大IPO。超过了上个月刚刚上市筹资21亿美元的Twitter,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管道商Plains GP Holdings LP 29亿美元的筹资总额。希尔顿IPO也创下了历史上酒店类企业上市融资的最大规模记录。
今年以来,已经有约200家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中上市交易,股票市场也创下历史新高,这对于希尔顿上市无疑是绝佳的市场环境。而此时由被誉为“华尔街另类资产管理之王”的黑石主导上市,无疑也印证了市场环境有利于希尔顿上市。
“如果黑石开始行动,你就该知道现在的时点是极好的。”拉斯维加斯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沙利文(Michael J. Sullivan)说。
事实证明,希尔顿上市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上市当天股价最终报收于每股21.63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15%。
毫无疑问,黑石是希尔顿上市的最大赢家。在将希尔顿成功推动上市后,黑石仍持有其近80%的股份,价值超过140亿美元,按此计算,黑石的投资回报率将超过2.5倍。
根据希尔顿上市申请文件,黑石在其上市后并不急于抛售其所持有的股票,外界分析认为,黑石将在未来3-5年中逐步减持。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在内的23家庞大投行承销团,从希尔顿上市中总共将分得约1亿美元的承销费。
对于希尔顿目前的估值水平,分析人士存在不同见解。市场研究机构晨星表示,按照每股20美元计算,希尔顿的企业价值已经高达320亿美元,将其企业价值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比例指标和其行业竞争对手喜达屋酒店集团、万豪酒店和凯悦酒店的平均指标相比,已经有超过两位数百分比的溢价。
同在纽交所上市的喜达屋目前市值为13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万豪国际市值也与此相当,但希尔顿酒店目前的市值已高达200多亿美元。
“我们认为希尔顿能依靠其对特许经营权的管理、坚实的新酒店拓展计划以及逐步去杠杆的资产负债表来吸引投资者,但是由于估值过高,因此我们不会将其推荐给长期价值投资者。”晨星的一位分析师说。
但也有分析师认为,希尔顿近百年的高端酒店品牌形象,令其溢价显得合情合理。
“希尔顿是酒店行业中最富盛名的品牌之一,”纽约大学酒店、旅游和体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伯恩 汉森(Bjorn Hanson)说,“完全有理由溢价发行。”
此外,还有投资者指出,希尔顿酒店的管理团队是这个行业中最好的。通过不断扩展特许经营权这一削减成本的高利润率模式以及在全球增加酒店房间数量,希尔顿在上市后对投资者依然有较强的吸引力。
“我们还有19万个酒店房间在拓展计划中,其中80%是在美国以外。”希尔顿首席执行官纳塞塔指出,全球化的经营策略,也是希尔顿能获得溢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全行业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酒店行业再度迎来春天。梅里克认为,对酒店消费的需求将持续上升,对于行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供应端,但他同时指出,目前信贷市场仍然活跃,使得酒店经营者能够较容易地获得资金并投入到业务扩张上,因此供应端的风险依然可控。
根据酒店行业自身的特点,分析师都无一例外地指出品牌和声誉的重要性。希尔顿上市申请文件中的财报显示,希尔顿品牌和商誉总值高达112亿美元,甚至高于其全部91亿美元的地产总价值。
希尔顿表示,品牌和声誉是自己最重要的资产,其吸引并留住客户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品牌的认可度及与其相关的名誉。
与此同时,对于希尔顿来说,最大的风险也与品牌和声誉息息相关,在文件的风险提示部分,希尔顿指出,“事故、受伤、自然灾害、犯罪行为、单个客人的名誉等事件将给我们的声誉带来根本性的负面冲击,并削弱消费者对我们的信心。”
另外让人担心的一点是,尽管近几年在黑石的管理下,希尔顿的财务杠杆已显著降低,但和同行业其他酒店经营者相比,仍明显偏高。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希尔顿计划用上市筹资的一半用于偿还债务,但即便如此,其长期债务仍然是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的5倍。而其同行业竞争对手万豪国际和喜达屋则分别只有2.5倍和3倍。(本文转载于腾讯财经,感谢原作者)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酒店英语 » 希尔顿上市:黑石最坏投资翻身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龚老师的植发基金

龚老师的植发基金又多了一笔...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