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酒店资讯
希尔顿上市:黑石最坏投资翻身
字数 1943阅读时长 5 分钟
2017-9-3
2025-11-22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URL
  • 金融危机前黑石将希尔顿私有化,一度被视为“失败的交易”。
2.黑石运用高超运作手段,将希尔顿打造为全球第一大酒店品牌。
  • 希尔顿上市,黑石获利颇丰,估值水平仍存争议。
12日早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乔纳森格雷(Jonathan D. Gray)正微笑着看着电子报价屏幕上显示出的股价,他完全有理由心情愉悦,其担任董事的希尔顿环球酒店集团当天在这里成功上市,筹资23.5亿美元,市值超200亿美元。 但格雷的另一个身份,或许令他更加兴奋。作为黑石集团董事、全球房地产投资部门的领头人,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酒店的上市意味着,格雷为黑石集团账面上带来了近8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6年前,在这位低调的房地产投资专家的主导下,黑石集团通过杠杆收购,以260亿美元的天价将希尔顿私有化,6年后,希尔顿重新回到资本市场,给黑石带来了近3倍的投资回报。 由于黑石收购希尔顿后不久便爆发了金融危机,酒店行业一蹶不振,格雷的这笔投资时点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坏的不能再坏”,但仅仅6年后,黑石掌管下的“新希尔顿”在新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扩展特许经营权,降低成本,不断扩展业务版图,同时财务杠杆显著下降,按酒店房间数量计算,希尔顿已经稳居全球酒店业的头把交椅。 黑石私有化希尔顿背后的故事:不断提高的收购报价 黑石集团公共关系部高级董事总经理皮特罗斯(Peter Rose)对腾讯财经表示,由于目前仍处在希尔顿上市后的静默期,因此不便透露交易细节。但从公开资料中,已经可以大致还原出黑石这笔交易的全貌。 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集团黑石于2007年6月宣布以260亿美元私有化希尔顿酒店集团,收购价为每股47.5美元,较前一天希尔顿酒店集团收盘价溢价40%。 为了这一收购交易,黑石集团早在2006年夏天便开始与希尔顿方面的高管频繁接触。时任希尔顿集团CEO的斯蒂芬博伦巴赫(Stephen Bollenbach),在瑞银的咨询代表陪同下,与黑石集团全球地产投资部部掌门人、高级董事总经理乔纳森格雷(Jonathan Gray)进行了多轮谈判。 博伦巴赫当时有充足的理由对这笔交易充满兴趣:彼时希尔顿的股价较为低迷,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处于较低的估值水平,如果能以一个好价格卖给黑石,对于股东来说再好不过。 但黑石最初的报价令他的心凉了一大截:每股30美元。要知道,对博伦巴赫来说,理想价位起码在每股40美元以上。此时,博伦巴赫开始在心里打起如意算盘:既然黑石的报价不高,如果引入其他买家来竞购,可能有机会将价格谈的更高。 双方的谈判接下来又进行了几个回合,黑石方面毫不松口,直到2007年5月份,当时正在积极筹备上市的黑石态度突然转变,格雷对博伦巴赫说:黑石可以考虑每股40美元以上。 接下来是双方更多的会面和谈判,博伦巴赫心里知道,黑石对这笔交易势在必得,在谈判上,他渐渐取得了优势。黑石将收购价格进一步提高到每股45美元,但前提是希尔顿方面不会主动引入其他买家来参与竞购,但这个价格现在已经满足不了博伦巴赫了,他叫出了更高的价格:48美元。 根据希尔顿当时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股东委托书显示,格雷最终报出了每股47.5美元,低于48美元的理由是当时信贷市场状况已经开始出现下滑。 对于博伦巴赫来说,47.5美元已经足够诱人,毕竟这比黑石最初的报价已经足足高了近60%。 在敲定收购价格后,希尔顿酒店集团董事会很快便通过了这一私有化决议,黑石集团则动用60亿美元基金和200亿美元贷款,运用杠杆收购将希尔顿酒店集团成功私有化,希尔顿当时旗下的10个酒店品牌,遍布全球的2800家酒店,近50万个房间全部被黑石收入囊中。 但令双方都意想不到的是,庆祝的香槟才刚刚打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悄然逼近。 在市场已经被金融危机摧残地支离破碎后,危机开始蔓延至实体经济领域,商务活动的大量减少,使得酒店生意陷入低谷,黑石不得不将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价值减记,外界估计,金融危机期间,希尔顿酒店市值已经蒸发60亿美元,相当于黑石初始投入的全部资金打了水漂。 投资者的恐慌在市场中显露无遗:为希尔顿酒店集团1000万美元债券在5年内发生违约事件提供保险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价格曾在一年内暴涨300%。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信贷市场几乎冻结,黑石通过杠杆收购而背负的沉重债务无法重组,为这笔交易提供贷款的高盛、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行,无法在市场中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换取流动性,同时分散风险。 这笔私有化交易一度令其主导者格雷颜面尽失,这位黑石内部资产规模和盈利规模最大部门的领头人,也不得不无奈地承认,“金融危机让我们的很多业务都陷入困境。” 尽管黑石方面曾一再强调,这笔交易是战略投资,并且70%的损失仅仅是出现在账面上,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没有人会理会这些徒劳的解释,人们看到的只有不断下跌的数字和对未来的恐惧。 重组希尔顿:黑石的“力挽狂澜” “很长一段时间,希尔顿这桩交易看上去已经站到了死神的门口,”摩根士丹利房地产研究部门联席主管盖麦特卡尔夫(Guy Metcal
上一篇
希尔顿酒店集团新的篇章 - 希尔顿冠树酒店 Canopy by Hilton
下一篇
三高是哪三高 三高人群不能吃什么